匆匆
我们要大声唱歌!用力敲钟! 为什么要 唱自己的歌 因为 歌 要唱给自己听 歌 要让自己知道 我在唱什么 歌 是从我心中 生出的河流 歌 是自己的眼泪 歌 是自己的微笑 歌 是自己的懦弱 歌 是自己的勇气 所以我们 唱自己的歌…… 胡德夫 唱自己的歌 Hai-Yan 就是我们台湾自己的蓝调! 追溯民歌运动的滥觞 胡德夫是重要的旗手 他的原住民血统,促使他摆脱主流音乐薰染 转身寻找原住民流传千古的歌谣根源 胡德夫说:“ Hi-Yan 就是我们台湾自己的蓝调!” 听见 胡德夫的海洋蓝调 Hai-Yan Blues 胡德夫唱游于土地与梦想之间 用歌声与音乐让时代苏醒 他以饱和的声线 琴键的耗弱与激情 展现社会运动与音乐创作的艺术形式 吟唱自己的生命写照 让我们从听觉中不停地欣赏 改变中历史的图像…… 如史诗般的音乐精神 台湾要有更多的歌来呼唤 那不死的灵魂! 胡德夫用海洋蓝调唱出 温柔与敦厚 自由与叛逆! 他要唱给全世界听! 认识胡德夫 就认识了台湾最有力量,最温暖 但也最深沉的声音! 等待了三十年的音乐…经过三百多个日子的音乐制作,甚至让人等了一万多个日子的专辑,终于要看见它的诞生了。累积了胡德夫三十年创作的能量,而在幕后工作的我们就像生产的母亲,经过苦难的阵痛,最后,这是分娩的时刻,胡德夫说:“生存,必母怀落离。”一张好音乐,是需要经过反反覆覆的思考与琢磨,无论生者,或是被生者,都在经历成就生命的一刻。 三十年了,多少人等着胡德夫三十年了,就让我们听吧! 2005年的4月15日,台湾最重要的民谣歌手胡德夫,发表了他生平的第一张专辑:“胡德夫匆匆”,那天,台湾流行音乐界的最高荣誉金曲奖公布了入围名单,胡德夫当然不在名单中,评审把终身成就奖给了吴楚楚,不是胡德夫。主流和边陲的差别无非就是如此,然而我更相信,胡德夫的成就与地位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他是台湾本土歌谣最厚实的记忆。 人们习惯用 Kimbo 来称呼胡德夫,Kimbo 却不是英语,而是“德夫”的日语发音,他自称自己是台东卑排族人,因为父亲是卑南族,母亲是排湾族,他喜欢唱“牛背上的孩子”,在台东大武山区放羊的孩子一旦到了台北的淡江中学,赫然发觉满地青草时,就想到要请父亲把牛只寄到淡江来,“因为,大武山的草不多,总是要找好久才能找到让牛吃草的地方……”这样的心情,让他从一位单纯在餐厅唱歌的歌手,也回到故乡为同胞争权益和福利,担任过原住民权利促进会会长,推动“原住民正名运动”,还有“还我土地运动”,但是音乐毕竟才是他最基本的根,在演唱会的下半场里,不同部落的原住民歌手,轮番上台,你听到一首接一首清脆明亮的歌声,你看到歌声的火苗早已从他的手上蔓延了开来,传承了出去!那种热情,那种感动,让举座宾客都在歌声中跳起原住民的舞蹈,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基本情怀,在红楼炽烈地燃烧了开来。 胡德夫的歌声简单,朴素,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一切都仿佛从他的胸膛里直接流泻了出来,听他的 CD,可以感受他的磁性魅力,听他现场演唱,却可以感受到充沛丰盈四射热力,那种光与热,你还有机会感受到的,六月十一日,大安森林公园,你还有机会见证到台湾最最传奇的歌手─胡德夫。 ⊙多角度了解胡德夫 喜欢聆听带有深厚情感的嗓音和无拘束音乐型式的人,相信胡德夫的声音,你也会喜欢拥有浑厚的生命力和对自然的虔诚是胡德夫予人的感受,有时听了会被故事动容,有时甚至是因为胡德夫情绪流露渲染整个环境而沉浸。 熟识他的人称他为“Kimbo”,来自台东的卑南族,斑白的头发说不尽沧桑故事,在十一岁,即只身到台北求学,一待就是数十年匆匆流浪迁徙的传唱之歌。他的声音似乎隐藏一股陌名的力量,随时都有可能迸发出惊人的声音力量。 的确,当胡德夫褪去所有的束缚和标签,重拾起祖先遗留的一切,和对音乐的执着,穿梭来访自然间,找寻逐渐被遗忘的声音及生命的原动力,而这些也是一部台湾音乐的近代史。 一、台湾音乐旅程从音乐的角度听胡德夫 胡德夫的音乐必须要从 60 年代开始说起。胡德夫在哥伦比亚大使馆内,以一手好钢琴担任首席演唱,与胡茵梦、张杰、杨弦、吴楚楚等唱着当时脍炙人口的西洋歌曲,介绍当时流行的英国民谣,在流行音乐界掀起一股西洋风。在这爱唱歌的时代,这群年轻人在音乐的交叉点上,相知相逢,为台湾在西风东渐的 70 年代,在音乐上打开了“自由与热情”的音乐风潮。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胡德夫在李双泽面前唱起卑南族歌谣“美丽的稻穗”,当时淡江大学的李双泽是一位致力民歌运动的民歌手,鼓吹“唱自己的歌”,非常感动胡德夫拥有如此土地生命的音乐,受到李双泽、杨弦、余光中等人的鼓励,胡德夫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想起他灵魂深处的音符,来自山,来自海那般辽阔的旋律。1973 年,台湾第一场民歌演唱会在国际学舍举办,名为《美丽的稻穗》演唱会,发表多首创作歌曲“美丽岛”、“乡愁四韵”、“看海的歌”…等,那是台湾,第一次自己唱自己的歌。从此,台湾为开启了一股 80 年代的“民歌运动”热潮。 1990 年后持续参与本土、两岸与国际之原住民权益促进活动与运动。发表“云豹”、“我们的岛”等歌曲。并致力于“2000 新纪元的原浪潮歌声复兴运动”。 2000 年开始,胡德夫专注于原住民音乐之文艺复兴运动,在世界各地的演唱会中传唱自己的母语歌谣,并将原住民的歌声带到各的部落与世界性的音乐聚会之中。 二、台湾纪录歌谣旅程 从历史的角度听胡德夫 在 1970 年代,就读于台大外文系时期,胡德夫已是台湾知名的民歌手,旋后不断的持续于各地演唱及发表其创作,1980 年参与创立原住民权益促进会,担任创会会长,发动“还我土地”大游行。又在历经原住民权利促进,海山媒矿及九二一大地震的灾难里,目睹原住民在社会边缘角落之悲情与苦痛,全力创作以原住民悲苦奋斗,希望之歌曲以文字叙述,歌声表达,唱出悲哀及奋起的决心。 海山媒矿灾变,目睹同胞受难遗骸,创作“为什么”。此后,参兴原住民运动不遗余力,并以“美丽的稻穗”、“大武山”、“美丽妈妈”等歌曲演唱与参与各种社会运动。于北区原住民学生营队中发表“最遥远的路”,激励年轻原住民学生。1990年后持续参与本土、两岸与国际之原住民权益促进活动与运动。九二一大地震的灾难里,目睹原住民在社会边缘角落之悲情与苦痛,全力创作“Luka! (鲁凯族) 起来!!!”,在目睹受灾原住民悲苦奋斗,从希望的歌声之中,唱出悲哀及奋起的决心。 1990 之后,胡德夫于黑名单工作室制作之《摇篮曲》中发表“不不歌”等,致力于卑南、排湾、阿美等族群传统歌谣之采集与学习,钻研“Hay Yang Blues”的创作方向。 2000 年开始,胡德夫专注于带领一群又一群的原住民音乐人,用行者的脚步,走出自己文化的传承,也让原住民的歌声,在国际上唱出更辽阔的音色。 70 年代他以西洋歌曲做为音乐演唱的风格,80 年代他开启了民歌的新世纪,90 年代他回到原住民的部落,与郭英男先生再度学“Hay Yang Blues”的创作方向,人们尊称他为“民谣之父-胡德夫”,他在音乐造诣上的成就,更胜于现有的称谓。 三、原住民创作旅程 从原住民的角度听胡德夫 原住民在音乐上的天赋,一直是台湾文化最珍贵的资产,胡德夫以一位原住民学子的眼光,除了吟唱乐章诗歌之中的赞美与叹息之外,更用历史观点的纪录角度,创作多首脍炙人口更刻骨铭心的经典歌曲。 他的创作为历史做见证,为族群呐喊,为同胞请命,为民主自由求生存,在他的心痛文笔之下,山脉与血迹同等重要(大武山美丽的妈妈与为什么),风与母亲是一样的情怀(太平洋的风),族群与土地是大帝的荣耀 (Standing on my land )。 “唱自己的歌。”这句话让胡德夫深深体认自己的族群文化,自 14 岁自台东赴台北读书开始,胡德夫兴起创作的欲望,从早期的 1974 年“牛背上的小 孩”、1977 年“枫叶”、1978 年“匆匆”,并于 1984 年发表一曲“最最遥远的路”鼓励青年学子重视自己的部落与家园,之后更有“为什么”、“大武山美丽的妈妈”、“飞云.云豹.台北盆地”、“Standing On My Land”、“太平洋的风”、“最后的猎人”…等融合许多原住民的歌谣及祖先流传的故事,胡德夫也将山谷的回音,海浪的澎湃,草原的风,全都纳入歌曲的旋律当中。 来自东部卑南族,生命一样浑厚的嗓音,在那个激情浪漫的民歌时代和杨弦、李双泽、杨祖君一同让台湾的音乐走入一个新世界,尔后的数年,他带着原住民理想从音乐到创作的生命之旅,为历史写下了精采的乐章。他的声音是生命力的,像是山里最深的一处,是诗歌,是音符,也是你所不能遗忘的。 ⊙有音荡的地方 “胡德夫?那不是已经是传奇人物了吗?”当我从村庄前往台北,手机中告诉朋友,我要去听歌兼采访,朋友回答我这么一句话。是啊!初遇胡德夫,感觉好似海洋汹涌而来,而承接记录任务的自己像个小瓶子。时序已到 2005 年,距离胡德夫因父亲在日本统治下的警察局工作,调来调去,而使得新港成为他“撞地球的地点”,迂回行经至今 55 年啰。他对我伸出手,一握,肚腹圆挺发斑白、很卑南族的矮壮身躯传递出生命交织的厚度。 翻覆的故事沉积,进入他成长的太麻里山谷,“牛背上的小孩”对学校没什么记忆,躺在山岗的大石头上,一边可见大武山像美丽的妈妈、宝石般深绿浅绿,一边可遥望感受太平洋的风是最早的一件衣裳,而天空飞翔着老鹰及孩童的想像。进入 1962 年,12 岁的他提着一只薄木箱,里面装卡其衣裤,赤脚,鞋子挂在肩上的从台东辗转搭公车,准备到淡江中学就读,却在乍见黑黑又会冒烟的火车,吓到跌倒在月台上。进入 1970 年,俨然正青春的台大外文系学生胡德夫,因为担任“旅北山地大专学生联谊会”的会长任内,屡次举办很不救国团的座谈会,问些“我们是谁?”的议题,操行及军训都不及格,再加上高三时打橄榄球碰地所留下的“重震荡后遗症”发作,索性休学走出校门外。那时外面,美国已全面介入越战,驻台美军达上万,间接带动酒吧业的蓬勃。街巷没眠没日代工着家庭即工厂的勤奋及污染。社会仍被戒严掌控中。山上的年轻人陆续来到城市找头路,在最底下的矿坑挖能源、最高的鹰架盖大楼、或是顶着风浪去最远的海洋捕鱼,但“灿烂的烟火/点点落成角落里的我们”,之后 32 岁正当青壮年的胡德夫会在海山煤矿灾变后,写歌质问“为什么”?但故事还没到那里,且让我们先进入另一个高潮;时代潮汐中汇聚形成的浪头。 场景——是的,在台北。哥伦比亚大使馆所办的商业推广中心附设的咖啡厅,胡德夫带领我们进入,他说,你看,在二楼的角角有一支直立式麦克风,日光灯很亮,那时候唱歌的场所都很明亮。二十二岁的胡德夫晚上在这里驻唱。他唱着,长发及肩,炯炯有神的眼眸注视着进来的人。洪小乔在整理歌谱。张艾嘉逃学坐在那边。胡茵梦在想有没有机会上台。一听到歌,席德进就跳起舞来。张杰也很高兴的画荷花。然后李双泽出现了。他根本不在意那些所谓的大师,拎着便宜的乌梅酒,跟同样年轻的胡德夫去到他与朋友合开、台湾最早的牛排铁板烧餐厅,“洛诗地”。 那是 1973 年底,“冬天的夜晚,洛诗地餐厅曲终客散,门外飘着细雨,这是一段好时光,可以供我们自己的演练。不知道是谁唱起了杨三郎的‘港都夜雨’……,凄凄清清的,确是真实的心声啊!可悲啊可耻,我们这一代怎么唱不出自己语言的歌? 在欷嘘叹息声中,胡德夫猛然撒出了一把琴音:‘小鱼儿呀,游啊游……’喃喃地,声音还哽在喉头。 ‘唱呀,肯波,大声唱呀!’” 李双泽大喊,在他的文章里描述到他对肯波 (Kimbo,胡德夫的日语发音名),催促鼓动的画面。两个年轻人正在为春天即将举办的胡德夫“美丽的稻穗”演唱会而努力。虽然不久后,李双泽出国念书,胡德夫在驻唱做生意的同时,会带我们比较不张扬的潜入干架的后巷,那里有酒家女、毒品、真情及两颗掉落的牙齿,有被揍的警察、被盖布袋的美国大兵、南长北扁的凶器,但推开旋转门,进入高级餐厅,回国的李双泽看到,“桃木细雕桌椅,落地窗加腥红地毡,绅士淑女,珠光宝气;牛排滋滋作响,刀叉杯盘交错;胡德夫在钢琴后,钢琴随着旋转台转……”。 旋转的时间;被统称为“中国现代民歌”的歌单中,歌手们并列,但历史回头去看,会检视出音符跳跃中,隐然分歧出两条路径,乖的和不肯乖乖听话的,仿佛藉由事件,交会在 1977 年,告别及再出发的前夕。那年,新格唱片公司主办第一届金韵奖,逐步将“民歌手”包装推介成歌星, 而李双泽也在创作“美丽岛”、“少年中国”等九首歌曲之后,同一年因救人,溺毙于沙仑海域;隔了二年,美丽岛事件爆发。事情早埋下伏笔,从他们的歌中都嗅得出端倪。 李双泽来不及看见,胡德夫以存活的形式,也尾随他之后,掉头离开流行歌曲之路。 “我们要一起努力做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 但自己是谁?我是谁?我们是谁? 这个疑问再次来到,于是歌进入“党外作家编辑联谊会”的秘密聚会,见证慷慨激昂的有谁谁谁;弯到“台湾原住民权益促进会”的成立大会,便衣警察阻挠着;再到“为山地而歌”的会场,触摸那至今更加怵目惊心的标语、海报,胡德夫在台上唱着唱着,竟至悲泣不已……。歌在迂回、在寻找。进入游行的街头、造势的场,沿着血管中酒精浓度时高时低的流窜;进入结婚离婚又结婚的搬迁中,歌在形成在穿透。进入山、进入海、进入城市最糜烂的夜晚,企业家朋友的高级饭店又转向大楼如峡谷的最底,河流过,歌曾经掉进迷幻里搞失踪,曾经迟疑挫败发不出声音,但再次醒来时仿佛曾经那么贴近过源头。声音的源头。部落老人家很久很久以前就说过:“Haiyan”。 “Haiyan是进入、进入有歌的气氛环境中,对话、沟通,请神灵垂听、取走我们的歌,那么神也许愿意赐福给我们。” “我一直在想这个,”肚腹已圆、头发已白、小孩已好几个的胡德夫拿下老花眼镜说:“以前部落根本没有‘演唱’这回事,没有音阶、五线谱或所谓的音乐老师。” “当然更没有评分或不及格;就是由衷的想要歌,想要 NaRuWan Haiyan。” “几个虚词,就能够表达喜怒哀乐、任何一种感觉。” “那是经过几千年操练才形成的、口语能发出的最美的音,真的,没有一个字比它美。” “不管我们的歌将要如何传承、转化,但一定要了解 Haiyan 是这样的。”终于要出第一张个人专辑的胡德夫如是说。而我好像又听见潮汐声,冲刷过情节陆续在沉淀、冲刷过个人及社会的变迁,纵使尝试要进入胡德夫的生命历程,于我或更年轻的读者而言,仍有些面对历史大海的诚惶诚恐,但被冲刷过的沙滩有颗贝壳,捡起来,侧耳倾听,你也许会感觉歌声好像比胡德夫的年岁更深更久,源自原住民在岛屿这块土地上,不可或望的单纯呼唤。 Haiyan!声音的源头,有音荡的地方。而胡德夫经过遥远的路程,正在朝出发的地方靠近。 —— 吴音宁 ⊙名人推荐 ★无法想像的是,台湾竟然到四十年后的今天,才让胡德夫的专辑问世。 —— 亚都饭店总裁 畅销作家---严长寿 ★他的歌是台湾最美丽的声音,他深沉丰厚的声音,使我想起东部耸峻的高山,使我想起澎湃广阔的海洋! —— 美学作家---蒋勋 ★这几年我见闻了这么多人,结果当我再次听见胡德夫,还是像初次听见时那么感动。 —— 知名作家---蔡康永 ★在中山北路,第一次听到胡德夫的歌声──那么格格不入的场景,却准确的预示了他一生至今的传奇。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在边缘与主流之间,他的音乐不断在整合二者,但他的灵魂则永远在四处流浪。他的矛盾是台湾现况的缩影,但他却是少见的为此矛盾而死生以之。在政治与艺术之间,他原可以安稳的专注艺术;在主流与另类之间,他原可以轻易的成为样板。但他选择了荆棘遍地的路:他以个人艺术的能量长期支橕对原住民权益的争取,甚至为此而牺牲自己的艺术生涯。但他一肩扛起的原住民族群伤痛与他一路展现的原住民文化力量,为台湾带来了文化广度与历史深度。而他音乐中永远与土地共振的宽厚心灵,更让我们重拾对生命,尤其是大自然,的尊敬。多少年前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就期待着他的音乐能够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接收到他的讯息,这个令人兴奋的时刻终于来到。 —— 台北市文化局长---廖咸浩 ★唱自己的歌的人,这个世界已经很少了,为什么让我们等那么久?胡德夫的歌声,诚实有魂魄,召唤我们失去的山林河川,遗忘的海与天空,都回来了! —— 知名导演---蔡明亮 ★高歌吧!卑南的王子!Kimbo 的这张专辑整整迟了近二十七个年头,然而,这二十七个年头,却将 Kimbo 的歌声磨练地更深邃、更悠扬!Kimbo 从来就不是一个激情的人,他执着而专情地在琴音中寻找他的理想国。熟悉他歌唱的人们,永远记得 Kimbo 一旦坐在钢琴边,就忘了身边人们的存有。从二十七年前开始,这位卑南族的王子就穿梭于台北市一流的爵士音乐餐厅以及无数的演唱会上。当我们还是青涩的歌手时,在青年学子间红遍半边天的 Kimbo 就愿意在杨弦的“中国现代民歌”演唱会上,担任配角的角色,用他原住民的歌曲,支撑着后辈的前进。或许就因为Kimbo这种从不为自己利益盘算的个性,他的专辑迟至今日才出现。聆听着他近日的录音,替Kimbo高兴,也替我们的社会婉惜,豪放不羁的狂野心灵与文艺追寻,难道真的会在商业文化的浅碟操作中逐渐消逝?! —— 民歌手---杨祖珺 ★“闭上眼睛听胡德夫弹唱,真是一种享受!那发自内心的诚挚,令人感动。这是一张迟到了30年的唱片!但现在的胡德夫仍然如此动人!” —— 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陶晓清 ★胡德夫 (Kimbo) 的音乐和声音,唱出了台湾原住民的苍凉和最深的渴望。 —— 原住民学者---孙大川 ★突然想坐下来,看书,喝自己泡的红茶。不用刻意让出耳朵,就被这个音乐交换了那个好久不见,不给人压迫感,安静的我。 —— 创作音乐人--- 陈绮贞 ★胡德夫是台湾最动人的呼唤。谢谢野火乐集以最素朴清亮的录音,把它带进我们的生活。 —— 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 ★这样的“歌咏者”终于要出片,我愿意像在森林里聆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一般,怀着敬谨的心理享受它,体悟它,让自己的灵魂也跟随他的乐音漫舞。 —— 文建会副主委---吴锦发 ★学生时代就是胡德夫的歌迷了。清亮悠远的吟咏,高亢雄厚的嗓音,洋溢着浓烈的感情,浑然是源自于这块土地上的最真实声音;三十多年过来,岁月痕迹增添了歌声的人间味, 些许沧桑、曲折,更多的坚毅、挺拔,不变的还是更为丰富的感情,更接近大地与人群的感动。很高兴,终于有收藏的机会了! —— 明基电通董事长---李焜耀 ★胡德夫老师的声音,像是原住民沧桑时的缩影,令人低回不已! —— 知名音乐乐评人---何颖怡 ★他是沿着灵魂;从心里唱的歌。Kimbo 的创作与歌声,是台湾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开始,直到现在,他都具有令人灵动的爆发力! —— 知名音乐制作人---李宗盛 ★他发明了一种属于自己的 JAZZ, 这个境界比 Blues 还高, 因为它让我看见所谓 ”灵魂解放” 这个东西。 —— 知名音乐人---伍佰 ★“Kimbo is incredible. What I heard is the coolest mix of blues, folk, and aborigine ever. I am half Native American and much of what I heard tonight is so close to many of the Native musicians that I listen to from time to time. Had there not been an eastern dialect and accent, I would have sworn that I was in South Dakota somewhere in the desert and maybe even smoking a little something in the pipe.” —— 纽约电台DJ---Timothy Thomas ⊙关于胡德夫 胡德夫, 台东卑排族 (父亲卑南族,母亲排湾族),自 1970 年左右开始参与音乐演唱活动,为民歌运动重要人物; 1970年代,曾是台北价码最高的钢琴酒吧歌手; 1980年代初加入党外,担任首届原住民权利促进会会长,推动原住民正名运动,还我土地运动后并投入地方选举,失利。 1990年代初沉潜于台东,1990年代末才又复出。 目前专心于音乐演唱工作,整理祖先与前辈的歌谣,并不时发表作品。 ⊙胡德夫个人大事纪 1975年 《美丽的稻穗》--台湾第一次民歌创作发表会任创作发表人 1998年 赴西班牙民族音乐交流,共同制作台湾原住民族“原浪潮”音乐专辑 1999年 《台南成功大学胡德夫个人全集作品发表》任音乐发表人 2000年 与郭英男先生及马兰吟唱队至日本东京、台场演出台湾原住民族音乐 2000年 第三届原住民大专青年全国文化会议担任族群音乐专题讲师 2001年 《天地野火》演唱会各大专校园巡回演唱会演出 2002年 《台北之家月光、好友与音乐的聚会》音乐会演出 2003年 受台湾观光协会之邀,担任国外访问团原住民音乐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