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l My Lies
该片根据双雪涛短篇小说集《飞行家》中的同名短篇小说《刺杀小说家》改编,讲述了一名父亲为找到失踪的女儿,接下刺杀小说家的任务。而小说家笔下的奇幻世界,也正悄悄影响着现实世界中众人的命运的故事。双雪涛的这篇《刺杀小说家》表面是奇幻文学,按萨吉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篇超级现实的小说,现实到每一个细节和环节都与真实环环相扣的。“奇幻”只是双雪涛使用的一种翻译语言而已。所以表面上,萨吉想拙劣的反向模仿一下双雪涛的这种翻译语言,让这首歌看起来只是一首普通的情歌的角度,而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对于一首歌来说,实在是思虑过度的内容。虽然比起小说和电影,它稍显幼稚。 《Kill My Lies》最开始的demo是比较偏向中世纪暗黑童话的气质,和声上也比较阴郁,萨吉自己堆叠了大量不同声部的人声来作为器乐,基本上是以A Capella的形式呈现的。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动机最初是从一个词组“once upon a time”一起出来的。想到很多故事、小说的开始,其实都是一个“once upon a time”。可是曾经终归是曾经,我们都需要一个现在。亲情、爱情、抑或友情,总有些放不下的郁结,比如电影中关宁对小橘子、对前妻的感情。对于放不下的过去,我们很多人会选择用谎言来缠起自己,缠着缠着,慢慢会透不过气,慢慢会变成另一个人。这首《Kill My Lies》,就是用来杀死自己这些谎言的。 歌词的最后一句,使用的是拉丁语,一方面因为萨吉刚好一直在学习拉丁语,另一方面发现最后这句唱词,如果继续用英语来连接和汇总两个世界的概念,总归有些不平衡。倒不如使用拉丁语这门在世界上已经“社会性死亡”的语言来的更好。“Absens haeres non erit”(眼不见,心不念)暗示的是,两个世界的自己无法共存和被相互看见;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无法找回的人或事来说,相见可能真的不如怀念。“Tu fui, ego eris”(我曾是你,而你终有一日也会成为我)表层意思上是两个世界的自我终有一天汇成一个自我。而那个弄丢的人或事,她/他的影子会一直投射在我们身上,不知不觉也许我们会在自己身上找到那个她/他,自己慢慢的也成为了所谓的的”Someone Lik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