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四川 四川清音 >> 歌曲列表 第1页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四川 四川清音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四川 四川清音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悠悠琴韵醉茶香,一曲川腔蜀道长 ——听见四川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自古多险道,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伤感的诗篇。优越的自然环境又让它是理想中的天府之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在艰难和美丽中,四川人不仅开凿出一条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也在险境中走出一套自我而洒脱的生活哲学。 伴着涓涓溪流在峨眉之巅品味至臻的纯净,云蒸霞蔚的都江堰走上一圈,下一秒来到成都城,各种小吃,麻辣烫,川菜经典。沸腾的市井混杂柔情的唱段,至情至性的笑声揉着四川方言的调侃,巴适,安逸,好耍,浓烈的情感就像一锅包容一切的串串香,天南海北的龙门阵用热闹消化生活的艰难。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转角之间,偶遇别院。一树繁花,一丛翠竹,迈步进去,台上正演着《凤仪亭》,迈步出来,甘孜阿坝的藏羌山歌,大凉山的灵魂乐曲从远处传来。川西平原的田园美景,青藏高原的灵魂栖息地。四川的美,在人间,在烟火,在高原,也在天边。 尽管城外森森柏树,映阶碧草春色怡然。乐观开朗,豁达洒脱,艰辛环境里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似乎是四川人的特定标签,谁人记得那些千沟万壑的自然险峰伫立依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一曲川腔道尽辛酸苦辣,一段清音安抚失落的心灵家园。 千年文明中,豁达的四川人,在苦难中活出美丽,长出独特灿烂的四川文化版图。 清音袅袅,酒不醉人人自醉 川江云岭,梦回天府吟留别 多民族的四川人生活在千姿百态的地形上,孕育出璀璨如繁星般的地方民族音乐。在热闹市井的平地,它是穿针引线的生活佐料,茶余饭后,打打麻将,听个小曲,无意间组成了四川人的日常生活。清音、竹琴、川剧、金钱板……滋养一代又一代四川人的情趣。人多故事也多,音乐的叙事性强,辞藻里藏着最简洁有力的文学表达,能够体会到四川方言的独特魅力和民间智慧。机智、调侃、聪明、幽默……热辣爽朗的性格烙印在音乐里,贯穿在生活间。当然,除了热辣,更多的是俏皮细腻,细竹流水中,感情丰沛的四川妹儿用清音扬琴唱出自己的柔情蜜意,使得巴蜀之地多了温柔的一面。 随着平地起伏,道路日益险峻。音乐的风格也从生活走向生存的呐喊。它变成了劳动时候的号子,变成了耕作时候的山歌。在山上的四川人,简单直白,淳朴自然,他们的音乐像当地的生活,用劳动换取幸福,质朴而踏实。在艰难的淬炼中,似乎没有为灵魂留下伤痕,永远直面阳光灿烂。 在高原地区,音乐也逐渐来到接近天空的地方,更有神秘的各民族色彩。这是他们千年来与大自然相处的结果,天籁般的声音如同一种召唤,来自人类最终的灵魂故土。复杂多变的川剧,清亮悠扬的扬琴,幽默诙谐的金钱板,悠远旷达的黑水藏族合唱,悠远浓烈的彝族民谣……盆地、平原、高原、山川……清音袅袅,酒不醉人人自醉。川江云岭,梦回天府吟留别。音乐像一串明亮的珍珠穿起四川大地,打开巴蜀险峻的山峰,表达四川人对生活永恒的热忱与眷恋。 欢迎你到四川来。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小调”,演唱时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叫“唱月琴”、“唱琵琶”,起源于乾隆年间,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流行于五十、六十年代。在这个时期,它主要流行于四川的茶楼书场之中,是当地老百姓重要的文化生活之一。 布谷鸟儿咕咕叫 The Cuckoo Coos 民间曲艺 四川清音 填词: 黄伯亨 民族:汉族 地区:四川 演唱、竹鼓、檀板:任平 扬琴:潘薇 琵琶:冯曲 二胡:陶培力、屈阳 竹笛:普建华 中阮:邱玥 《布谷鸟儿咕咕叫》的曲调原属于扬州小调鲜花调,具有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特点,也具四川曲艺泼辣直率的风格。唱曲描绘阳春三月的田间,人们积极生产劳作。通过一只布谷鸟的视角,歌颂人们勤奋劳动,用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景象,也预示秋后丰收好兆头。唱曲旋律欢快优美,大量运用四川清音中特色的“哈哈腔”,唱词具有浓郁的四川特色,生动描绘出巴蜀乡村的生活图景。 摘海棠 Picking Crabapple 民间曲艺 四川清音 填词:佚名 民族:汉族 地区:四川 演唱、竹鼓、檀板:任平 扬琴:潘薇 琵琶:冯曲 二胡:陶培力、屈阳 竹笛:普建华 中阮:邱玥 《摘海棠》是一首传统的四川清音,描绘一个娇憨可爱的少女清早思春,和丫鬟逗趣对话的场景。四川话的发音特色搭配清音的曲调,演唱中大量运用弹舌音,右手竹鼓,左手檀板,演唱者自击自唱,用声音姿态表演出一位传统四川少女的性格形象,娇俏可爱,爽朗热情,妙趣横生。 断桥 Broken Bridge 民间曲艺 四川清音 整理:王永梭、熊青云 民族:汉族 地区:四川 演唱、竹鼓、檀板:赵刘燕 扬琴:潘薇 琵琶:肖文卓 中阮:邱玥 二胡:郭思岑 断桥,民间神话《白蛇传》里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地,是其二人爱情悲剧的重要场景,琵琶乐音勾勒出凄婉与深情,中阮柔和的伴奏,动人又富有诗意,扬琴明亮清脆又如涓涓细流,让听众眼前浮现出断桥的迷人景色,舒缓的二胡,为爱情增添一层优美意境。此一曲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四川清音,奏响白娘子与许仙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历尽沧桑岁月又缠绵悱恻的断肠柔情。 赶花会 Heading to the Flower Festival 民间曲艺 四川清音 填词: 戈壁舟 民族:汉族 地区:四川 演唱、竹鼓、檀板:赵刘燕 琵琶:冯曲 二胡:屈阳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 锦绣花会,游人如织,浣花溪到青羊宫,百花争艳,万般不同。琵琶声清脆明亮,伴随欢快活泼的二胡,烘托四川清音唱腔,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成都花会,描绘成一副令人心潮涌动的欢乐画卷,乐曲情绪时而热烈欢乐,时而柔和甜美,天府之国的人们,在此载歌载舞,于锦簇满座,食味飘香的会场中穿行,尽情享受这川西平原上一年一度的花会盛事。唯献一曲,借景抒情,万紫千红,大街小巷。 一枚针A Needle 民间曲艺 四川清音 填词:佚名 民族:汉族 地区:四川 演唱、竹鼓、檀板:曾恋 扬琴:潘薇 琵琶:肖文卓 竹笛:普建华 中阮:邱玥 二胡:屈阳 热闹非常的四川茶馆,台下坐满喝闲茶的客人,等着清音演员唱小曲。清脆的扬琴敲响,琵琶伴奏,甜美的演唱者如约而至。《一枚针》讲述少女丢失一根针的故事,一会找针,一会丢针,找来找去找到了花园里,找到无心去找针。表现四川少女活泼可爱,向往自由,无心家务。曲子的节奏轻快,在演唱者高超而俏皮的演唱技艺下,将少女的灵动心情演绎的惟妙惟肖。 小放风筝 Little Kite Flying 民间曲艺 四川清音 填词:程永玲 民族:汉族 地区:四川 演唱、竹鼓、檀板:任平 扬琴:潘薇 琵琶:冯曲 二胡:陶培力、屈阳 竹笛:普建华 中阮:邱玥 《小放风筝》使用曲牌《小剪剪花》,叙述一对姐妹踏青放风筝的故事,歌词风趣,地道的四川方言融入婉转优美的旋律,和演唱者清脆的嗓音,如春风般清新。伴奏除了清音常用的琵琶,还有扬琴、二胡、竹笛、中阮,营造出丰富的声音色彩,从出去放风筝的雀跃,到忽然下雨的扫兴,生动的表现出阳春三月踏青放风筝的生活情趣。 峨眉茶 Emei Tea 民间曲艺 四川清音 填词:佚名 民族:汉族 地区:四川 演唱、竹鼓、檀板:曾恋 扬琴:潘薇 琵琶:肖文卓 竹笛:普建华 二胡:陶培力 《峨眉茶》是一首四川清音的小调,唱词描写名扬天下的峨眉茶生长在风景如画的峨眉山。情感真挚,演唱时运用多种发音技巧,伴有扬琴、琵琶、竹笛、二胡,整体气氛婉转流畅,清澈甜美,表现出四川人热情好客及对家乡好茶好景的骄傲,用清丽婉转的声音描绘出一幅峨眉美景,一如品尝到峨眉茶的清香醇美。 录制成员: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四川音乐统筹:万莉莉 录音:黄子瑞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录音剪辑:宋舒蕾 摄影:YC 录音地点:四川成都 录音时间:2019.11.02-2019.11.04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 叶云川 中文文案:李慕豪 英文文案:朱怡雯 文案编辑: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