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浙江 舟山渔歌 >> 歌曲列表 第1页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浙江 舟山渔歌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浙江 舟山渔歌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曲底烟霞无限意,能不忆江南 ——听见江南 小桥流水,青瓦粉墙的人家尽枕河,乌篷船从石拱桥下过,水声与橹声如梦意深缓悠长,总是有雨滴落檐牙,油纸伞,青石巷,草树苔痕、扶疏花木都在水汽里被浸润得发亮,而一日的晴光仿佛总在含碧的茶烟、和拢着香气的卖花声中开启。螺髻般的小重山,翠色蓊郁,散落在这河网密布的水乡泽国。江南,这在千百年来、无数人唇间心上被摩挲得温润含光的两个字,它不仅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集合,不仅是东南鱼米之乡,天下财赋之地,甚至不仅是在诗文画意、风月无边中营构的灵秀嘉处,它在山水的温养和长久的人文积淀中,仿佛已化身为一个风雅蕴藉的精神象征,一个风景与诗意相交织的意境世界。 它曾是吴越故地连着云梦之泽;是六朝金粉,烟寺晚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花三月与青崖白鹿叫人辞谢公卿,水村山郭里有十年不觉的梦,而落花时节,它为天涯流离人提供重逢处。水软山温,旖旎多情的风光里,无数才子佳人折花寄柳、相思共赋,自南宋以降,它更是成为文人士大夫弦歌诗赋、水墨画卷中游心澄怀、洗却风尘的精神居所。而吴侬软语的清唱,丝竹管弦的清音,如水磨般细腻悠然,又情思曲折,传唱于渔舟、田埂间,回荡在相思明月楼上,也付诸于文人笔底烟霞,成为千年不绝如缕的背景音,也成为当地人性情的一部分。 渔舟依旧唱晚,平湖映照秋月 已知最早的上古短歌《弹歌》仍在江苏地带作为民歌《斫竹歌》流传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越人歌》至今将那深婉优美的情致传诵,而乐府歌辞中那唱不完的“清商曲辞”,吹梦西洲,莲叶田田,子夜四时,斜月绮窗,诉说着一个久远的吴歌传统,织成了早期的诗意江南。而循着古优戏传统,宋人词调与里巷歌谣在南宋初年于浙南地区形成了“南曲”雏形,并在明代诞育出“百戏之祖”昆曲,昆曲在各方面的高度成熟完备,又为后起的各种声腔剧种提供了丰富滋养的土壤。 在这片人文滋养深厚的土地上,从田猎渔歌、村坊小调到里巷歌谣、伶人曲辞,到雅集宴饮时的丝竹管弦之盛,都被择取、汇编进它的音乐脉络谱系中。苏州评弹、扬州小调、昆曲越剧、舟山渔歌……在今日依旧葆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些朗润、清丽的音乐中,一应民俗、传说、典故和秀雅的江南风光、活泼的生活情景依旧历历可见,而那些自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古曲、小调、弦歌,也仍能在这些民歌与剧曲中寻到形貌与痕迹。 舟山渔歌 东临东海、西靠杭州湾的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自古这里的人便善舟楫,以渔猎为生。而以渔歌号子为载体,将一应以海为主题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与习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些歌谣,千百年来在舟山民间流传着。 曲目简介: 舟山海鲜小唱 Zhoushan Seafood Chant 民间歌曲 舟山渔歌 民族:汉族 地区:浙江 演唱:洪国壮、徐锡华、罗信飞、李惠国、周和平、 李武平、郑璐、曾素凤、应彩虹、张月华 这首用舟山当地方言唱来,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活色生香”的海鲜小唱,本身也有渔民叫卖招徕顾客的功用。起调的强烈而饱含节奏感的欸字与一句饱含激情的介绍性白话,便引过路人驻足,而后有着浓烈劳动号子色彩的歌音,节奏强劲鲜明,活力十足,字头带着强重音,在多声部、分工明确、协调而愈见热闹感和生活气息的合唱下,夹以语气词和衬字,令节奏、乐句更加有力、鼓动人心,将叫人直流涎水的各类海鲜一一唱来。 四汛渔歌Four Seasons Fishing Song 民间歌曲 舟山渔歌 民族:汉族 地区:浙江 演唱:洪国壮、徐锡华、罗信飞、李惠国、周和平、 李武平、郑璐、曾素凤、应彩虹、张月华 过去,这些渔歌、号子,大都在木帆船上传唱,需合众人之力,起篷、拔网、摇撸。伴随着这些劳动的,便是这节奏齐整,强劲有力的渔歌号子。如这首《四汛渔歌》,在唱春夏秋冬不同时节海景的美好。几个领唱的节奏铿锵的歌音后,众人齐声跟上,伴随着劳动本身的张弛动作和韵律、在乐句中落下一个个刚劲的重音,几个声部与衬音的加入,仿佛连分工的情形都跃然眼前,而那粗犷、刚劲的歌音,带着对生活的饱满热情,拧成一股生气蓬勃的力量。 打水篙号子 Sagebrush Haozi 民间歌曲 舟山渔民号子 民族:汉族 地区:浙江 演唱:洪国壮、徐锡华、罗信飞、李惠国、周和平、李武平 航海生活中,渔歌号子除了在传唱中习得知识,以及团结士气、振奋精神、为生活带来娱乐之用外,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交流工具。如这首“打水蒿号子”,那是渔船在沿海或进港航行时,为避免搁浅或触礁,专门派一水手在船头用长蒿子测量海水的深度。竹蒿上每隔20厘米缚一棕绳(或布条)用作标记,探测时,边测边唱号子,即把测到的深度及时地告诉船老大(掌舵人),让老大在号子声中,随时掌握好舵的方向以顺利进港泊船。 就如这首乐曲中,领唱的那粗犷、强劲、能在带着腥咸味儿的海风中远远传开的长长歌腔,便表示那探测水深的水手,紧接着众人跟上合唱,将最要紧的讯息,重复着传递开来,令掌舵人听到。 起篷号子 Awning Haozi 民间歌曲 舟山渔民号子 民族:汉族 地区:浙江 演唱:洪国壮、徐锡华、罗信飞、李惠国、周和平、李武平 过去,这些渔歌、号子,大都在木帆船上传唱,木帆船行船主要凭人力,起篷、拔网、摇撸等,均需合众人之力。如这首便是起篷时候所唱的起篷号子,又取乐句起头的两字字音,被渔民们叫作“一六号”或“也罗号”,那是舟山渔民号子中,最具气势和力量感的典型性号子。 古时,海上行船风是主要动力来源,要利用风力来加速,船便须起篷(也就是风帆)。篷的受力面积大,动力也大。每逢启航,需众人合力将重达千斤的篷帆一节一节升上桅杆,这过程称为“拔篷”。拔篷号子高亢、坚定、有力,船老大(掌舵人)往往是拔篷号子的领唱,每领唱一句,船员齐声应和,与升篷的节奏契合无间。 起篷号子分小号、大号两种。刚起篷时,篷吃风小,因轻松省力,故用“小号”。篷升到一定位置时,吃风渐大,拉蓬时也愈发吃重,这时便自然改唱“大号”,唱“大号”时候,合唱部分未音常做些许拖延,以令歌腔衔接不绝,自然地,升篷的力量与节奏也就紧密连做一气,气劲不堕。 摇橹号子 Sculling Oar Haozi 民间歌曲 舟山渔民号子 民族:汉族 地区:浙江 演唱:洪国壮、徐锡华、罗信飞、李惠国、周和平、李武平 这首便是摇撸时候的摇撸号子。 渔谚说:无风真辛苦,走船要摇橹。在漫长的木帆船时代,除了借助季候风,便要凭人力,风篷不张或逆水行舟的时候,只能靠人摇撸推动船行,同时调控船的行驶方向。摇撸号子便也应运而生,久唱不衰。 摇橹有单人摇(轻摇)、双人摇(重摇)、多人摇三种,摇橹号子也相应地分三类。单人摇适合体小船轻的小舢板。双人摇由两个人合摇一支大橹,号子的节奏与唱和使行动间更默契和省力。而多人摇则对协调性要求更高,摇撸号子更是必不可少。 如这首便属重摇的摇撸号子。因双人摇一撸,初时协调不易,号子的前数小节,便是为调节动作令摇撸人配合默契,待适应后,号子的歌唱便也成了在一唱一和间交替进行,默契无间地配合了一拉一推的摇撸动作。 录制成员: 制作/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录音、剪辑:黄子瑞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摄影:YC 录音地点:江苏苏州 录音时间:2019.11.20 — 2019.11.22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叶云川 中文文案: 汪见殊 英文文案: 朱怡雯 文案编辑: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