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
父爱如山,致天国的父亲。 瓦尔阿沙彝语单曲《阿达》。 山上的布谷声声 催人勤奋,诲人不倦 不觉几多年头 来了又飞走了 路边的青草萋萋 迎风而生,翠绿繁盛 不知几度春秋 绿了又枯了 我宁愿您只是一次远游 可是路途太远太远 柳叶青了,知了叫了 七月火把节到了 您没有回来 稻花香了,大雁南归 十月彝年到了 您也没有回来 岁岁年年 年年岁岁 儿的思念无法阻挡 我愿您是山上的布谷鸟 一年一来回 儿能听见您的声声教诲 我愿您是路边野草 一岁一枯荣 儿能看到您慈爱面容 我敬仰崇拜的阿达 愿您在天国 一切安好 这是彝族原创歌手瓦尔阿沙为父亲创作的早期音乐作品,距今十年有五。作为公开发行的首支母语单曲,送给英年早逝的父亲的纪念音乐,对于阿沙来说意义非凡,这是对伟大父爱的深切怀念,也是捎给天国之上阿博阿达的一份答卷。 瓦尔阿沙,本名木乃布沙,男,彝族,现年33岁,大凉山甘洛县人,彝族原创歌手,多能彝族民间器乐手,流行、民族兼通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甘洛县文体旅游局特招歌手。阿沙出身彝族民乐世家,阿普是闻名乡里的克哲名手,阿斯牛牛民歌手;阿达瓦尔工果是甘洛著名的彝族马布演奏师,曾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宾演奏彝族马布曲目。其代表马布曲《ꂓꅑꇪꇭhmi ndit got gop》(米滴工果,汉译《四海名扬》),曲风清新欢快,给人一种与世无争超凡脱俗的自由境界和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至今人们耳熟能详,广为演奏流传。 阿沙从小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不觉间耳濡目染,喜欢上马布和月琴演奏。8岁就开始学习马布演奏,13岁代表甘洛队参加凉山州彝族器乐演奏大赛,荣获马布组演奏一等奖,从此走上音乐之路。 由于生活所迫,供养家里的父母兄弟,也为了去艺术学校系统学习音乐攒集学费,阿沙16岁开始在矿山上开挖机和铲车,18岁就开大型货车拉矿,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技术工作。在开大车期间,阿沙首度接触了号称“爱神冲锋枪”西洋乐器—吉它,并结识了当时本县一位知名的吉它手,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在吉它师父的指点下摸索学习吉它演奏。 5年后,阿沙有了一笔积蓄,当时甘洛矿山很是红火,不少投资人都挣到了大钱。为了让家人过得安稳,让阿达阿莫安心,阿沙计划在县城安顿好父母家人,再去安心外出求学。于是阿沙和几个朋友合伙投资了一口铅井,可惜投资失利血本无归,不但没能让父母家人过上好日子,也失去自己上艺校求学的机会。 人生就是这样峰回路转,没有编排好的剧本,都是现场直播。柳暗花明又一村,东边不亮西边亮,在阿沙潜心钻研和刻苦练习下,吉它演奏技艺突飞猛进,已达中高水准。反正开挖机和开大车的工作还在,还能挣钱养家,阿沙决定放弃上艺校,自学成材。 阿沙接连又学会了口弦、笛子、克西句尔(彝族哨笛)、葫芦丝等民族乐器。他在民乐和流行乐的融合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阿沙是第一个用吉它演奏月琴曲目的彝族音乐人,其用吉它创作的月琴曲目《赛马》,深受彝民大众喜爱,网络点击率突破20万加。 瓦尔阿沙开始尝试写歌创作。初期创作写出了包含《阿达》在内的《ꀉꑳꑖꑘ阿以牛牛》《穷孩子ꎭꌺ》《ꆎꉂ爱你》等一批彝语处女作品。母语原创歌曲《ꀉꄉ阿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做作的修饰,用自然而然、质朴直白语言诉说了歌手对阿达感恩和崇敬热爱之情,告诉父亲“真的爱您”,只是平时并不善于交流与表达而已。 一次在亲友的聚会上,阿沙当着父亲的面唱了这首《阿达》,平时阿达总是絮叨,“在聚亲会友,彝年火把节节庆上,吹吹马布、弹弹乐琴是可以的,总不能搞什么所谓的音乐而荒芜了岁月,荒废了人生。”这一次,父亲听了这首写给他自己的歌,抽着烟斗,坐在角落,默不作声了,也许是因为儿子的成长感觉到了欣慰,也也许是从此以后就默认了儿子的这条音乐之路。 在阿沙创作的《ꀉꄉ阿达》这首歌中,为了抚育儿女,父亲付出辛勤和汗水,倍尝岁月的艰辛与困苦。“儿子小时太达顽皮,让您操心过度。”这是做为儿子对阿达养育之恩的感念。“如今儿子长大懂事,您不必再操劳。”孩子长大成人即有了反哺的心念,会构想着怎样的报答。“儿子漂泊他乡的日子,时常想起阿达的谆谆教导”这是儿子虽已长大成人,但是因为事业不稳,东奔西走,仍不能为阿达独挡一面,分忧担责而表现出深深的愧疚之情。只能在心底,一次次默默的祈愿“古拉得苏,阿博阿达,孜玛格尼,孜玛、孜玛……” 世事总是天有不测风云,人生变幻莫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很快在阿沙面前变成了现实,英壮之年的阿达离开人世,永远离开了阿沙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阿沙还没能跟父亲好好的吃一顿饭,喝一瓶酒,畅聊一次人生的喜乐和困惑,留下了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今天,《阿达》这首原创彝语单曲正式发布,阿沙专为阿达而歌,为远在天国的阿达带去一声遥远的问候,愿阿达安息。在此,阿沙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支持他音乐事业的老师、亲朋好友和粉丝们,阿沙依然风雨兼程一路奔跑,生命不息音乐不止,陆续为大家奉上阿沙中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和近期的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