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落音 >> 歌曲列表 第1页
落音

落音

『音乐肖像』项目的众筹正在进行,去支持:http://www.musikid.com/project/1570 肖像人物: 《落音》是音乐人小河发起的『音乐肖像』项目首期《音乐肖像 2015》十二首歌的其中一首,由歌手万芳和她的台北团队创作并演唱。歌曲中所描述的肖像人物落音五年前曾因为离婚而进入人生低谷,她曾抑郁,也曾尝试借助绘画走出困境。对于落音来说,那是一段灰色的经历,但对以自己为肖像的歌曲,她希望能传达乐观的情绪。 万芳x《落音》: 万芳长期参与舞台剧演出,对于角色的观察有其细腻之处。这些经验如今在她的音乐创作中被派上用场。在与『音乐肖像』合作的过程中,万芳通过一段五年前的生活片段影像和小河为落音所写的Demo,去了解这个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从迷茫中顿悟的中年离婚女人。 万芳在创作时曾以朋友的身份对落音的经历进行回应:不管生命经历多大的伤痛,都是一份礼物。回到歌手身份上,她在这首歌歌中,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透射明亮色彩。 在创作《落音》这首歌时,万芳、陈柔铮与吉他手王榆钧三人不约而同联想起视频中落音一边画画、一边说话的画面。大提琴的声音就像是落音舞动着画笔,而吉他的声音则是落音叨叨絮絮的自言自语。随着叙事者万芳的声音、吉他的声音出现,听者会慢慢进入故事的场景,这种融入剧场元素的音乐呈现方式,让《落音》整首歌感觉非常立体。 附:『音乐肖像』执行团队与万芳的访谈节选 音乐肖像:很感谢万芳、陈柔铮、榆钧与张道文(负责大提琴)老师帮我们录制这么棒的歌,想请教是什么因素吸引你们参加音乐肖像? 万芳:有点忘记了,就觉得还蛮好玩的。找一个陌生人相处一天,感受他的生命,然后变成一首歌。当时我们听到小河的Demo之后,就在思考,因为落音她希望这是一个比较快乐的歌,可是我们听到的小河Demo会觉得比较悲伤一点。我想那是小河的观点,或是小河在跟她相处的时候感受她希望快乐,但其实她并没有那么快乐,所以写出这样的Demo。我其实有自己另外一首全新的创作,是比较轻快的,后来我们还是决定用小河原本的Demo做一些修改,就变成现在的“落音花开”。 音乐肖像:小河提供给你们的素材并不多,只有一段拍摄短片,你们也没有真的看到故事主角,你觉得这样的创作音乐过程和以前的经验有什么不一样? 万芳:其实它已经是个真实故事,只是视角不同,所以每个人抓到的重点会不太一样。我看影片时,觉得落音是一个很现代的女性,她很理性地看待每个关系,包括她跟她的小孩、她跟她的先生,她先生的成长过程。原本我们在录的时候,我唱的比较像我是落音,可是后来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我应该是旁观者,就像小河,他以一个旁观者去叙述这件事情,所以整个语气上就会不太一样。 我觉得还蛮有趣的是,陈柔铮在调整词的部分时,因为原本小河的词很绝对地去描述关系,譬如说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就是指她的孩子,一个孩子指的是她的先生,或是家庭里的关系,比如爷爷这些人物都有叙述出来。但是我还蛮喜欢柔铮后来的调整,产生了更多可能性,因为那时候我在看两个孩子,觉得它有很多的意思,可能是落音的小孩和落音的先生,可能是落音的孩子跟落音,可能是落音里头的两个自己。我更喜欢这样比较多可能性的方向。 音乐肖像:如同三位老师刚刚提到的,这首歌的呈现出来的样子也许经过你们的诠释,我想知道在诠释过程中有很多你们的想象,以及基于对人物的观察,会形成你们的观点,在创作这首歌的过程中,会不会觉得这个想象的量很大,有没有什么东西觉得要舍掉、什么东西非留下不可的过程? 万芳:如果没有小河的Demo,他只是给我们影片,告诉我们这样的故事,我们做出来的可能完全不是今天这首歌,因为小河有大陆民谣的基调,他有他的形状,跟榆钧的民谣很不同,榆钧的吉他的和弦或是她弹奏的方式,她跟陈柔铮一直在做很多的配乐、剧场配乐、歌曲编排,思维不太一样。但已经有了小河的Demo,我们就在他现有的Demo上改动,因为毕竟是小河跟她在相处,这个音乐肖像有一个串连的人,跟这些不同人物串连的人就是小河,所以我们还是以小河的Demo为基底,再加入我们看到素材、小河跟落音的对话后形成的观点。 我自己心里还有一个舍弃的东西,在听落音描述她这段生命经历的时候,我觉得最后就算不管生命经历多大的伤痛、必须割舍一段关系,但我觉得我感受到了她背后的一个感受,这些伤痛都是一份礼物,她自己读了很多书,心理学的书、哲学性的书,这些东西都是一份礼物,让她有更多的理解,也许在日后她的生命碰到更多的人,她有很多的同理心可以给别人更多的力量,或是她的职场上她有更多不同的角度去面对她跟这个世界的关系。人在摆荡的时候最难受,一旦签下了离婚同意书,确定了其实就开朗了。我本来很想要在歌词里加上这层意思,但后来我放弃了,因为我觉得塞不进去,最后也落在”这世上没有永远的伤悲”了。 陈柔铮:我最后还是停留在一个不是明白地解释说我得到了什么的结尾上,我就是留了一个画面,落音花开,因为音乐是有音效的,会让人产生一些故事性的联想,每个故事性的联想又跟刚说乐器的联想一样,故事性的联想会让大家有自己的解释。我觉得声音跟音乐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你听到声音,声音其实是不具象的,它没有那么明显的意义存在,像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一个词它有它一定的意义,声音是个抽象的东西,它不具象,你听完了,即使只是一个笔的声音,你有很多解释,你可能觉得它是什么、他可能觉得它是什么,这部分我们最后讨论过就是留一个漂漂亮亮的落音花开,大家自己去想象。 音乐肖像:万芳和陈老师、榆钧在舞台剧有蛮多合作,包括演出与写配乐,这些经验对于你们创作这首歌、诠释落音这个人物会有什么帮助? 王榆钧:可能因为参与很多剧场的作品,所以很习惯的,在录音的时候不只是从音应该怎么弹比较好的这个点来思考,很像我们刚才讨论的,陈柔铮在编曲的时候,他的一开头就好像是“哦!我现在要跟你讲一个故事啰!”那会影响到我,除了要弹吉他,还要加进另一个感觉。虽然主要的叙事者是从万芳的歌唱带领大家走进去,但是从最一开头的声音出现、吉他的声音出现,我们就开始慢慢地带领大家,给大家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画面,或者是我们要带领大家走去哪里,这可能是因为有参与剧场的关系,所以它也会影响音乐呈现,从比较多的不同层面去思考音乐,最后呈现出来的感觉会更立体一点。 陈柔铮:我觉得剧场工作背景带来最大的影响是空间感很大,剧场本身就是一个梦幻的城堡,你可以从全部没有,花很多力气搭起一个,然后在一夜之间演完了、拆了。剧场一个很美丽的事情是,它是一个不设定的场景,你可以创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从这层意思再回到音乐,榆钧的观点跟我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这次我更深切感觉到,我比较不想具体地解决任何东西,我想做出声音让大家自己去想,我当然有我的想法与感觉,我一开始想要编梦境、想法,就会想要把空间放很大,榆钧会比较想知道这东西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这很巧妙的就是说,同样剧场我们两个人的定义就会不一样,就像刚才讲的每个人的生命有解释,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我觉得剧场背景、音乐工作背景对我来讲就是留个很大的空间,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关于音乐肖像: 2010年,音乐人小河做了一个项目,每个月与一位“普通人”生活一天并为ta创作一首歌。歌名就是人物的名字。一年下来有了关于12个人物的12首歌。他给它们起名叫“十二幅音乐肖像”。今年,小河无意间与朋友聊及此事,又翻开5年前的那些歌曲及视频资料,便发现了延续这个项目的意义,它更像是一套程序。 在这个“普通人不关注普通人”的时代,『音乐肖像』基于音乐创作行为本身,通过音乐人的视角,让人们重新关注身边的真实,而非只有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了解一套程序最好的方式不是看介绍文字与用户体验,而是直接去经过它。目前,小河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来呈现音乐肖像及运转这个机制。 随着『音乐肖像』这个体验式的音乐项目逐年开展,这些建立在“歌曲形式”上的人物肖像数据、参与歌手本身的样态与创作过程,大量的视频及文本数据,将在音乐、文学、社会学等领域呈献一个很不一样的研究样本。这些样本及研究成果,势必将对未来音乐人的创作提供营养、产生影响,甚至会对社会产生积极且有意义的影响。 小河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和亲历者,他在回忆2010年的创作过程时有过这样的感悟:我非常感恩曾经与他们有过一天的生活。让我有机会发现与反醒自我心理的路径与缺陷,并体验从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走出来的美好与震动。 作家韩东在评价音乐肖像时说:『音乐肖像』是音乐上的一次建筑学的努力,是集合创意的创意,非个人力量所可为,但又的确是音乐奴隶们的一首金字塔之歌。在这实际而庞大的构想中我似乎已经看见它的光芒了——不是作为历史遗存的辉煌,而是一座崭新的处于清新云雾中的未来实体,是它的闪烁耀眼,使我们在音乐之内可望瞥见被托举上去的超越性的时空。 歌手周云蓬在评价音乐肖像时说:『音乐肖像』是个好玩的事情,很有挑战性。过去写歌,我总爱主观抒情,有价值有意义要升华。可唱陌生人的故事,我变身为观察者,泯灭了歌唱中的个人野心,不是要人来听我,而是我们来听肖像人物。 关于小河: 民谣歌手,音乐制作人。从事音乐创作多年,作曲涉猎电影、戏剧及现代舞等。

专辑歌曲列表

共有1
1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